九月一日。
早上六點半,楊晏扶著他的自行車走進學校。
暑假在三天前就已經結束了。
而他也即將要展開自己高二緊張的學習生活。
分班是上個學期期末分的。
楊晏選了物化曆,分到了物化班。
三中分的物化班。
三中分,全稱省第三中學分校。
如果說要來形容該校的學校水平的話,用楊晏在初中時就聽過的一句話來形容最為恰當:“讀書不努力,三分做兄弟。”
“……”
現在初中讀書並不努力的楊晏,就在三中分就讀。
不過即使三中分不咋地,想要在這樣一個學校裏考到第一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畢竟三中分作為三中的分校,還是有那麽一點特權的,比如每年期末有一個人有機會能轉校去總校。
有進就有出,同樣在三中成績最差的那一位就會被轉到三中分。
雖說如此,前幾屆基本上都是轉入沒有轉出的。
因為就算在三中成績墊底,來了三中分後,考個前十也是小菜一碟。
轉進轉出的,沒必要。
這隻是給三中分裏成績優異、有決心的同學的一個機會,而不是對三中同學的威脅。
楊晏現在就在人生的岔路口上,因為高一學年他考了年級第三,今年要是他再努力點,指不定他高三就能進三中讀。
三中分百分之九十的本科率,和三中百分之九十八的一本率,完全就是隔著次元壁的兩個概念。
楊晏在車庫鎖好自行車,然後慢條斯理的走到教室。
他今天來得算早,可以先在位置上背十五個單詞,早自習的朗讀要七點才開始。
推開教室的門,最後一排靠操場這邊窗的位置已經坐著一個長得算挺帥的男生,楊晏他的後桌,宋遇河。
宋遇河抿著嘴,一臉嚴肅,正支著英語單詞本在狂抄,他手裏並著三支黑色水筆,一遍當三遍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