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盛聞景的編曲,喻清清與樂隊成員們拿著紙筆寫寫畫畫,最後總結幾點,一並交給盛聞景。
喻清清說:“節奏很新穎,但整個副歌不夠抓耳。”
她點了點耳廓,道:“聽眾的喜歡是刹那間的感知,他們沒有興趣,更沒有時間了解全曲。”
喜歡坐在禮堂品味音樂的人,和站在露天場中歡呼的人,明顯是兩種口味不同的群體,盡管二者也有區間範圍內重合的,但那終究隻是少數。
“你的音樂,到底想讓誰喜歡呢?”阿存見盛聞景麵露疑惑,適時提醒道。
“如果隻想自己喜歡,那麽絕大部分的創作,於你而言就隻能算作愛好。音樂也是商品,需要擺在網絡的音樂軟件中,作為被購買的那方。”
長這麽大,盛聞景初次聽到誇讚之外的意見,但也因此,讓他陷入不知如何更改的迷茫。
品味這種東西,是最私人,且極為縹緲的精神產物。
盛聞景躺在**打了個滾,從枕頭底下摸出有線耳機,混合著上鋪吉他手沉睡的呼吸聲,他點開最近大火的幾家樂隊視頻。
在此之前,他的交友圈太封閉,導致他無法獲得有效反饋。盛聞景堅信自己有能力演奏出更美妙的鋼琴曲, 但此時,他卻無法篤定,一定可以做出好音樂。
但他還年輕,還有無數種可能。
樂隊成員都已經是體驗過大學生活,學習到具體如何製作歌曲的音樂專業學生,鍵盤手與安妮,甚至已經是研究生。
盛聞景告訴自己,不要心急。
他得讓自己從急躁的情緒中脫離,或者暫時停止編寫,多總結他人音樂中,各種風格旋律的變化。
韓左是典型的學院派,喜歡一板一眼的音樂製作,更愛那些艱澀難懂的鋼琴曲。
在與盛聞景成為師生的第一年,他屢次欲將自己所熱愛的灌輸給盛聞景,可惜還在鋪墊中,便被盛聞景敏銳地躲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