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庶女拿了嫡子劇本後

第52章 歪念

開寶六年的科舉徇私舞弊案早在舉子徐士廉擊登聞鼓告狀之前, 便已經有了被發覺的苗頭:

時趙老大召見了十個進士及答問題支支吾吾, 不是很機敏。於是他又讓人將他們參加省試時的卷子拿過來看, 發現他們的卷子寫得並不好。

趙老大覺得有些不對勁,發現武濟川是李昉的老鄉後, 他心裏埋下了懷疑的種子, 便黜落了這二人。

緊接著徐士廉敲登聞鼓狀告李昉徇私舞弊,趙老大又問盧多遜, 後者本來就看李昉不順眼,於是趁機說:“臣略有耳聞。”

趙老大十分寵信盧多遜, 聞言,生氣地下令在講武殿進行複試,並且由他親自批閱改卷。因是在講武殿進行的考試,因而這場考試又被稱之為“殿試”。①

殿試的進士科試題是禮部出題官出的,按照趙老大的意思, 他們一共隻出兩道題,一首詩及一篇賦,詩題《懸爵待士詩》、賦題《未明求衣賦》, 需在申時之前答出來。

……

沈霽在殿試題目剛出來沒多久,就拿到了題目。

沈霽不解其意, 隻能問李雲杳。後者答道:“‘懸爵待士’出自《唐書·韋嗣立傳》, 韋嗣立向唐中宗上書提及‘古者懸爵待士, 唯有才者得之, 若任用無才, 則有才之路塞’。因而‘懸爵待士’也可理解為挑選賢才、任用有才之士。”

李雲杳頓了下, 繼續解題, “至於賦題‘未明求衣’則有兩個出處,分別是《梁書·顧協傳》和《周書·顏之儀傳》,意為勸諫天子勤政。”

沈霽道:“出題之人角度還真是刁鑽,若不是這些舉子可以‘上請’,能貼合題意作答的舉子怕是少之又少。”

“上請”也是唐朝留下的科舉製度之一,在解試、省試上,有舉子不明題意,或是對韻律等有疑問的時候,可以提出來,由主考官答疑解惑。

這次殿試,趙老大也未曾禁止舉子“上請”和懷挾書冊進場,但這題目出得偏僻,就算開卷考,舉子也未必知道題目出自哪裏,因而這殿試必然會很熱鬧。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