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斐然不需要用拍戲來擴大影響力。
換句話說, 他去電影裏客串角色,都是被消費流量。
但如果能通過這部戲獲得在演技上的肯定,他就能鞏固口碑, 塑造出一個更加堅不可摧的個人形象。
這可是不進則退的娛樂圈, 每一天都有新人湧出。他既然在這個圈子裏, 就算是被推著也好,隻是不斷往前。
燦影決定投資, 也不僅僅隻是為了利潤。
這幾年來,燦影裏賺錢的作品不少,卻少了一部擁有國際獎項的壓軸電影。要不是因為這部是有可能打水漂的文藝片,安朋也不需要出來拉投資。
“我去演這個華裔?”燕斐然繼續打字, “我想知道, 是安導的意思還是因為公司投資。”
聽崔小茹的意思,這個本子遞到他手上, 隻要他想演就能演。
“兩者都有。”崔小茹明白他的驕傲,沒有刻意隱瞞, 道:“我看過本子後,向安導推薦了你。”
“安導怎麽說,不需要試鏡?”
崔小茹道:“需要, 但安導認為你沒有問題。”
畢竟是衝著獎項去的片子, 這個角色不止是重要的雙男主之一,在戲裏,故事的主線也是以他的視角展開。
安朋再怎麽善於教戲, 也不可能不安排試鏡。
“「你就是為這個角色而生的」, 這是安導的原話。”隻要燕斐然在試鏡時不出意外, 這個角色十拿九穩。
崔小茹加了一句自己的猜測, 說:“我想, 安導是想用一個在國際上新鮮的麵孔。”
如果要讓不懂行的人來說說對文藝片的第一印象,那多半是「看不懂、但唯美」。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唯美」成了文藝片必須具備的要素。
除了拍出唯美的光影場景,演員上鏡更要美。
燕斐然這張臉十分抗打,無論用東西方哪種審美來評價,都是頂級的一張臉。
如果說在其他類型的電影裏,他還有可能因為太過俊美而讓觀眾出戲的話,在文藝片裏就沒有這樣的顧慮,能把他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