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的幾天,彥梁和猴叔比較了十幾種可以抽出纖維的植物,從工序、耐用、植物本身是否有毒性等一些方麵選擇出了最合適做漁網的一種。
那是彥梁以前從來沒見過的一種野生蒿類植物,更讓他驚喜的是,這種植物的根莖本身帶著清甜,不僅有利於人體,也很受魚類歡迎。
選好了材料,編織的工作自然還是得落在猴叔身上。
彥梁想要做一個很大的漁網,也就需要更多的人力,僅僅猴叔一人是不行的。
他便自作主張,招募了十幾個未成年的獸人和女人,一同編織。
猴叔知道後也沒拒絕,他現在真的很忙,要是彥梁真能幫他找到願意跟他學習的人,他高興都來不及。
這些從未接觸過這方麵東西的人,一開始幹起來都有些手忙腳亂,錯誤頻出。
他們懷著忐忑的心情看向彥梁,卻收到了一個安撫的笑容。
彥梁不僅沒有責怪他們,還教他們變廢為寶。
巴掌大的漁網可以戴在頭上腳上做個裝飾,更大一些的則用處更多,兩邊栓根藤蔓掛在山洞裏就是個很好的收納袋。
彥梁的笑容感染了他們,這些人也慢慢放下膽怯,開始大膽的提問、互相學習,一群人進步飛快。
猴叔在旁邊看著,若有所思。
以至於後來他對學生們都耐心有加,以鼓勵教育為主。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漁網已經有了眉目,族長的魚塘也沒落下。
彥梁沒有實戰經驗,但是理論知識足夠,全部告知族長後,族長便帶著一些人整日泡在地裏。
最後他們選擇了小溪上遊的一塊地方。
那裏小溪的水流更大雨季還會形成淺灘,多年積累下,土質偏向於淤泥,蓄水能力更強。
而且那裏還連接著巨獅部落擬定於下一年用作水田的地,到時候就可以將魚塘和水田打通,魚的飼料就有了天然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