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我在北宋不差錢的日子

第44章 百萬貫

過了洛陽, 沿官道向東京汴梁行去,越走越是人煙阜盛,街市繁華。

待到了汴京城外, 明遠竟分不清到底是置身城內還是城外。街道兩邊密密麻麻的都是商鋪與民宅, 街道上的行人與車輛絡繹不絕, 根本看不見城牆在哪裏。

好在隊伍中有商英和在,這位同行的商人來過汴京城幾次, 知道這座城池向來如此。

一行人便耐著性子向前, 果然,走了許久,方才見到一座幾乎被民宅完全掩蓋的外城城門。

在門口, 一行人被稅卡攔住, 繳了駐稅。

明遠:果然,稅吏雖遲但到。

當然他不關心交稅的事,畢竟有的是錢繳稅。但是大宋商稅之重他也看在眼裏。在這樣沉重的稅賦之下, 宋朝的行商依舊能往來汴京與全國各處, 隻能說:這裏匯聚了大量的商業需求,人們到京城來做生意, 多少還是能有利可圖。

商稅將這個國家在商業與傳統農業之間取得某種平衡。

進了汴京城, 明遠和種建中就要與商英和分別了。

明遠口頭客套,說期盼著下次再與商英和同行。這位老實的陝西商人隻能哭笑不得地回答:“是……下次出行之前一定先翻過曆書,請人算了吉凶再出門。”

這個時代的看曆書相當於後來的翻黃曆——商英和這次絕對是被路上的經曆嚇壞了。

這時陳三已經和那些後來雇傭的樸實伴當談好, 等商英和賣完貨物, 在汴京本地采購完準備回陝西的時候,再聯係他們, 一起返鄉。

明遠則在心裏暗想:其實他也可以考慮, 組織一個“鏢局”“鏢行”之類的機構, 專門為來往各地的商旅提供基本的安保服務——應該會有旺盛的需求。

隻不過他現在沒有人手來操持此事,隻能先把主意放在一邊,留待以後。

一時間雙方告別。明遠帶著向華,望向種建中。

“種師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