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郡,吳公鄉。
屋外飄雪,小作坊內燃著火。
姒妤坐在工位上切削他的木機。
他來到汾郡已經快半年了,謁見張郡守,走訪過隱居各地的名士之後,他便按自己的意願來到吳公鄉。鄉裏是貧窮落後的地方,壯年大多已經應征兵役,剩下都是老弱婦孺,所幸依著山林,鄉民半耕半獵,采摘野物,勉強也能維持生計。
月內,姒妤組織鄉民共同修複了兩百把耕犁,這裏沒有鐵料,他就用經淬火處理的銅料替代,把切土的部分硬化了不少,為使鄉民今後能獨立地用火,他還設計出了這架取代輔助定時定位的木機。木機造好,他對比秦鬱送來的工圖,發現段氏的尖鋒雙翼造型更加適合於深耕,於是又不辭勞苦,修改起木機的形製。
聽聞秦鬱要來時,姒妤心神不寧,本打算親自去接,然而,鄉正覺得姒妤的工作很重要,於是抽出了自家的幾個人丁,替姒妤去接秦鬱,以避免打擾進度。
“軸,低半寸……”
“此麵,挫平……”
山林積雪,此時分外寧靜,姒妤反複做著標記,輕念尺寸的聲音傳得很遠。
“姒郎,阿娘煮了薯蕷[1]羹,讓我端過來給你喝,說,他們接到秦先生了。”
吱呀,作坊的門打開一條縫。
一個少女說道。姒妤放下刻刀,連忙把衣服穿好,回少女道:“我知道了,六丫,湯羹你自己喝,不用進來了,我正在做工……”少女端著熱羹,已經進門。
少女叫六丫,十三歲,是附近農家的孩子。家裏主人心思細,見姒妤姓氏不凡,相貌斯文又有學識,便三番試探姒妤的腿傷是不是先天,姒妤沒有多心,說早年相劍時候給人打的,是後天的傷殘。知道這,家裏主人越發喜歡姒妤,加之現在鄉裏男丁稀少,尋人家不容易,便讓六丫跟在姒妤身邊,有向他借種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