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人說了:“幸而傅賢侄福大命大,傅總鏢總算留了一點血脈在人間。”
旁人附和:“正是,我觀傅賢侄雖然受了些傷,但他這樣一步一步山路行來,足見心定誌堅,加之他原本底子就出類拔萃,不出五年必有所成。”
“不錯,或許有機會問尊者位。”
尊者位,乃是江湖上對一代大家的尊重和認可。江湖上習劍者眾,然而隻有一位劍尊;刀法好的也有很多,然而隻有一位刀尊,旁的兵器亦然。這一任尊者死了,才有下一任。還有的,譬如法源寺苦敘方丈,他是這一代的佛尊,兩儀門的掌門祁忘風是道尊,而雲生海樓曆代文武兼修,弟子多有入仕,如今的掌門穆樓主即被稱為儒尊。
凡入列尊者位,無一不是成名經年、功法大成的不世高手,而他們現在口口聲聲卻說剛剛過了二十的一位年輕人可問尊者位。
滿座的人,無論先前與傅嶽舟相不相識、與廣陵鏢局有沒有交情,現下傅嶽舟到了他們嘴裏都變成了賢侄;無論有沒有見過他出手,傅嶽舟都是年少有為,前途無量。
一時間讚譽之聲倒比傅嶽舟從前十二龍王殿一戰成名時還要盛幾分。
傅嶽舟卻知道,這一字一句的溢美之詞卻好比殺人之劍,附骨之毒。
他心下蕭瑟,想到那什麽十二龍王也不過是他爹送給他的墊腳石。他爹…他年少時心無旁騖,師傅也說他肯用功,沒有浪費了天資,兩個兄長和鏢局上下看他都似乎眼含讚許和希冀。
二十載順風順水,一朝黃粱夢醒,卻是這般局麵。傅嶽舟知道,事到如今,他爹必然也不是無辜,為何會接了那本《武林集述》,難道真是與榮升台有過命的交情?糾根結底,隻怕與今日匯集於此的江湖人無甚區別。唯權力故,唯野心故。說的重些,廣陵鏢局落到如今這般田地,完全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