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數學新進展》的郵件發送出去後, 季知行想到投給《華夏科學》的那份論文。
什麽時候才能收到編輯的回複呢?既然那七篇分論文都受到了各個期刊的肯定,那麽他推導NS方程的思路絕對是沒有錯的。
不過,那份論文是集大成者, 內容又多跳躍性又大,《華夏科學》的編輯多花點時間也是應該的。
《華夏科學》編輯部。
主編江秉德與外審專家池岸鬆正對著桌上的論文躊躇未決。
“你覺得……”沉默了許久的江秉德緩緩開口,“這是一個好機會嗎?”
池岸鬆摩挲著論文標題:“對《華夏科學》來說,是!對這個年輕人來說, 不是!”
《華夏科學》確實是國內科學方麵的頂尖期刊, 陳景潤、華羅庚等著名數學家都曾在這個期刊上發表過論文。
但是,客觀來說, 確實是比不上國外的那些頂刊。
隨著國力的提升, 華夏一直致力於在各個領域提升自己的話語權,也收獲了很多成果。
但在學術界,華夏科研人員仍然還隻能在別人的框架裏撲騰。
哪怕近年來, 華夏湧現出一批又一批的科研人才,但因為各種客觀因素,大家都還是選擇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翻譯作英文,奉送給《Science》等國際權威期刊。
很多國家就這麽以期刊為武器, 輕輕鬆鬆地獲取了各個國家堪稱機密的科研成果。
所以, 建立具有影響力的期刊體係對於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非常重要。
但是, 受限於語言, 受限於各種客觀因素,這在國內仍然是任重而道遠。
而眼前就有這麽一個堪稱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可以說, 一旦這篇論文的內涵得到學術界的認可,那麽全世界的所有數學家、物理學家在研究涉及NS方程的課題並撰寫論文時, 都必須跨越語言障礙來引用這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