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武器?”季知行聽到這個詞有點驚訝。
現在公開的大部分武器還是著眼於火力覆蓋, 當然,也有缺大德的生化武器,而氣象武器聽起來顯然不是一個維度的東西。
溫正陽見季知行麵露好奇之色, 幹脆和他一起進房間再聊一會兒。
他示意季知行在椅子上坐下,領著季知行一路進來的齊主任給兩人倒來了水,季知行忙站起來讓了一下。
“你對氣象武器知道多少?”溫正陽問道。
季知行想了想,他對武器、戰爭這方麵的訊息接觸得不多, 有限的了解都是來自於中學的曆史、政治課和大學的形勢與政策等課程。
他最先想到的就是傳說中的典故。
上古時期, 黃帝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時,據說“蚩尤作大霧彌三日”把黃帝陣營的人都困住了。
還有, 三國時期諸葛亮巧借東風, 火燒曹操的連環水寨,這個可能也算。
而到了近現代,他所了解的應用氣象武器的案例主要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1943年, 白頭鷹國第5集 團軍為了掩護部隊完成渡河行動,在意大利沃爾圖諾河上用飛機撒下了造霧劑,形成了一條5000米長的濃霧帶。
不過,這個案例中的氣象武器僅僅屬於防禦性質。
據季知行所知, 真正展現出攻擊性質的氣象武器最早出現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越南戰爭中。
白頭鷹國在入侵越南期間, 運用了很多反人類的缺德手段。比如, 在叢林裏大麵積拋灑劇毒的落葉劑“橙劑”。
除此之外, 還實行所謂“大力水手”計劃,先後派出2.6萬架飛機, 在雲層中投放了成千上萬噸的增雨劑與474萬枚降雨催化彈,使得小雨變大雨, 大雨變大暴雨。
這場人工降雨持續了7年之久, 越南地區山洪暴發、橋梁塌垮、遍地泥濘, 不僅北越軍的遊擊活動與後勤補給大受影響,當地平民的農業生產與日常生活也都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