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農門長孫逃荒記

第八十四章 (完)

新皇剛被封王, 便開始用心經營起自己的封地來,謀劃十餘年,這才有了與秦王等人相爭鋒的資本, 進而有了今日。

這樣一個人, 要是沒有那點兒彈壓群臣的本事,焉能成為最終贏家?所以,與其說這是一次君臣間的問答, 周長寧更願意將之稱為考校, 考校他適不適合進入朝堂這潭渾水,畢竟,要跟那些個老狐狸打交道,周長寧目前拿出來的這點兒本事是遠遠不夠的。

自然, 也隻有在新皇這裏通關了, 接下來,周長寧在著作局的這幾年時間才不會被遺忘到腦後去,因此,斟酌過後,周長寧說出了自己的回答。

他的“見解”對新皇來說無疑是稚嫩的, 但也正因為如此, 才讓新皇能夠更加放心地用他,畢竟,一個農家子, 懂工匠技藝和算學可以說是天賦異稟, 可是無師自通便會了玩弄人心的那套本事,便不由得讓人心生忌憚了。

顯然, 周長寧的分寸把握得極好, 這一點, 從那名內侍更加恭敬了些地把他送回了著作局,便可以看出一二了。

時間一晃便是五年,周長寧將近弱冠之齡,可現在的他,卻已經不是那個隻能在著作局中靜心沉澱的稚嫩少年郎了。

十五歲下場,接連考取秀才、舉人、進士的功名,每一次,周長寧的排名都不是榜首的那一個,可是,他無疑是路走得最順的那一個。

就連周長寧自己也沒有想到,來自現代世界的他,還會有這樣飽讀詩書、學富五車的那一日,硬逼著自己學習、直到從中琢磨出些趣味來的日子,他已經不想再去回憶,連科舉的苦他都熬過了,以後,還有什麽能難倒他呢?

事實上,周長寧高興得早了,前不久,他和此屆狀元、探花郎一起,入職了翰林院,事業上小有成就,家裏人便不由得將目光放在了他的婚事上。

無論是古代或是現代,在“催婚”這件事情上,當父母的,往往都會無師自通,先前怕阻礙到周長寧科考,周老爺子一錘定音,為孫兒擋下了壓力。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