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看得懂比賽的人都替岑淵組擔心過, 他們熬不過第三局。
事實卻是,根本不存在第三局。
這一局, 齊峰組最多把分差追到了3分。
這就是極限了。
所有人都看得出, 包括齊峰的粉絲,齊峰已經不在狀態。
他還在跑動,還在試圖接球, 但對比起岑淵那種將每一個動作都伸展到極致的昂揚生命力,齊峰的敷衍一目了然。
比分到了18:15。
岑淵組領先3分。
尹修發球。
齊峰接發球。
齊峰的胸膛劇烈起伏, 大口喘著氣,劉海黏答答地貼著額頭和臉頰, 衣服的領口、腋下和後背都汗濕了一大片,他的右手死死握著球拍的拍柄,盯著尹修手裏的球,眼眶發紅, 冒著憤怒、焦灼與垂死掙紮的疲憊。
在尹修發球前的一刻,教練關掉了直播。
齊峰已經不是一個專業運動員的姿態了。
不, 早已不是了。
教練10歲開始教齊峰, 那時齊峰已經有了一些底子, 在業餘的同齡人裏幾乎沒有敵手。
教練給他上的第一課就是心態,心態影響姿態。教練不止一次對齊峰說,羽毛球其實是一件很好玩、很輕鬆的事兒, 球拍永遠要鬆鬆地握在手裏, 要靈活, 要遊刃有餘, 隻在擊球的瞬間捏緊、發力。
羽毛球是一種動態的運動。一個好的羽毛球運動員, 能做到馬踏飛燕之姿。
20年後的齊峰, 站在球場上, 完全忘記了教練曾說過的話。
教練靜靜地坐在椅子上,很長很長地歎了口氣。
不是惆悵,而是釋然。
他心裏的刺拔掉了。
齊峰當年的放棄,是對的。
場上的比分轉眼就到了20:17,岑淵組領先3分。
岑淵組的賽點。
這一個球來回拉鋸了好幾個回合。
這場比賽,鄭新思打得很難受,其實他希望快點結束,但他也不敢過於劃水。他知道他們輸定了,問題在於輸了後齊峰的團隊會找誰當背鍋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