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淵最初並沒有計劃與尹修合奏。
對於尹修, 這也是個意外。
錄製第五天,也就是“琴”主題最後一天, 六位嘉賓準備表演舞台時, 岑淵正在彩排,尹修在並不大的舞台一側,凝視著岑淵的側影, 聽著《山河歎》悠遠恒長的樂音,突然就生起一股按不住的衝動, 那一刻,世界在他眼中消散, 他隻看得到岑淵。
於是工作人員看到原本優哉遊哉倚著牆吃瓜的尹修二話不說邁開大步,走向他等會兒即將要用的堂鼓,掄起鼓槌,咚地一聲敲響。
這一聲不大, 卻令在場所有人都看了過來。岑淵也抬起了頭,目光往斜後方掠了掠。
那短暫的一瞬, 正對上尹修的視線。
尹修朝岑淵微微笑了笑, 鼓槌落下, 又是咚的一聲。
尹修這兩下並不是隨便掄的。兩聲都恰好契合《山河歎》的旋律,與岑淵的琴音完美同步。
岑淵的目光隻在尹修臉上鎖了半秒,淡淡移開, 繼續彈奏。
他默許了尹修的加入。
岑淵不阻止, 導演不開口, 其他工作人員便也沒說話。反正是錄播, 這又隻是彩排, 不合適的內容最終都會被一剪沒。
岑淵彈《山河歎》, 尹修捶大堂鼓, 兩種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樂器就這麽融為一體,眾人聽著聽著,竟全然不覺違和。
尹修沒有什麽音樂細胞,他掄鼓與其說是靠這幾天學的那點兒皮毛技術,不如說是出於一種近乎本能的直覺。
在他們的時代,大鼓主要用於祭祀、儀仗、軍事。尹修沒自己掄過鼓,但聽過不少,或是大型祭祀儀式時,或是國君出行時,又或是,重要戰役即將開始時。
熟悉的鼓聲一起,沉寂兩千多年的血液便隨之抑製不住地沸騰,令人驀然夢回吹角連營,沙場點兵。
兩人一曲奏畢,在場眾人才驚覺,他們演奏了多久,現場就安靜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