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棋聖

第50章 “掏地溝”的由來(第一更)

 圍棋中的“掏地溝”與其原意相差無幾。

 都是偷偷進村,打槍的不要類似意思。

 雖然源起華夏,但在現代圍棋中,卻是被冷國發揚光大。

 傳統圍棋中,以和國為首,強調的是棋局均衡,棋形優美。

 官子結束後,大家都會把自己的棋形補全,然後計算棋子目數。

 這種行棋方式,非常接近於中世紀的騎士精神。

 也就是說,和國那時候的圍棋,到了官子階段,並不會把棋下死,遵從的是點到為止。

 如果有人在這節骨眼上下棋,不但沒人會誇獎你,反而會鄙夷你,因為你不單單破壞了棋形的優美,而且手段下作。

 這種下作的手法被後人笑稱為“掏地溝”,為圍棋正道摒棄。

 然而這種局麵在冷國崛起後,有了極大改變。

 你對別人止乎於禮,想法沒錯,可不得不承認,棋盤之上,隻有勝負。

 真正的禮儀不是惺惺作態的抱拳承讓,而是竭盡全力,將這一局棋進行到結尾。

 這,才是真正對一個對弈人的尊重。

 冷國人天生好戰,對於未盡棋局,有一種走不完變化堅決不認輸的頑強鬥誌。

 即使在官子階段,他們也盡心竭力的把官子進行到無可落子的地步。

 可能對於冷國來說,這是一種嚴謹的態度。

 但對於和國來說,掏地溝這種下作手段,如果在世界普及,這簡直就是對圍棋的侮辱。

 始作俑者的冷國,就是爛泥扶不上牆,就是世界棋界的牛皮癬。

 因為這種分歧,在那個眾星雲集的時代,冷國與和國棋手大打出手,每次世界大賽,都會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後來兩國棋手打出了火氣,連大宗師級別的棋手都牽扯進去。

 一場持續了數年的大戰悄然拉開序幕。

 此後,每一場冷國與和國棋手的比賽都牽動著整個世界圍棋界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