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姐姐,鎮裏多了一座奇怪的建築,我們去看看好不好?”
孫尚香突然闖進來,打斷了花木蘭的話。
“那不是什麽好地方。”
花木蘭臉頰發燙,趕緊帶著孫尚香離開。
孫尚香年紀還小啊。
張華無奈,他令人建造青樓,主要還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另外解決領地內藝伎、名伶的就業問題。
在亂世,招兵買馬需要金銀糧草,越多越好。
張華規定夏鎮青樓為風雅場所,設立清倌人,不設紅倌人,開展歌舞選秀。
沒人比來自後世的張華更懂選秀。
南唐後主李煜、晚唐詩人杜牧,這些估計都是流連青樓的才子。
張華發放給他們的俸祿,又通過青樓的稅收流入縣衙。
這幾乎是永動機啊。
夏鎮的青樓竣工,專門招收才女,必須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且賣藝不賣身,世家子弟往往要一擲千金,才能一親芳澤。
夏鎮確實有來自曆朝曆代的藝伎、名伶,她們不會其他手段謀生,青樓招收清倌人,倒是讓她們有了賴以生存的方式。
青樓招收了十多個清倌人坐鎮,夏鎮的文化指數竟然提升了不少。
一個少女來到青樓前方的告示板前,看到招募藝伎、名伶的年紀要求,竟然要十八歲以上,讓她大為意外。
在古代,十八歲年紀已經不小了。
“這位媽媽,真的不能寬容一番嗎?我琴棋書畫都會的,隻是年紀偏小。”
“你這娃娃,難道沒有家人嗎?為何要從事這個行業?雖說此處青樓隻收清倌人,但難免會遇到有權有勢的人物,最終還是難逃魔掌,唉……”
青樓的老鴇見這個少女長得我見猶憐,不忍心讓她跳入火坑。
清倌人即賣藝不賣身的藝伎,但很多事情並不見得有表麵上那麽光亮。
隻要有權有勢,清倌人又如何能夠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