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年間,太平盛世,朝野平定,邊疆安寧,內無憂外無患,家家老百姓的米缸都是滿的,梁上掛著豐年足月的臘肉雞豚。
人人都知道這天下來之不易,前朝君王昏庸無道,暴虐無度,百姓苦不堪言。而當今的皇帝,卻是個仁德之君,性情溫和,登基之後改國號為懿,大赦天下,減稅一年,天下寒士俱歡顏。
而但凡知曉國事的人,就知道這天下並非皇帝一人打下來的。皇帝雖為嫡長子,被立為太子是理所當然的事,但能在深宮眾人虎視眈眈的爾虞我詐之下,順利的登基繼位,離不了康靖王爺的大力相助。
康靖王爺是皇帝的三弟,雖然不是一母所生,卻親如同胞。
三王爺的性情與皇帝不同,他有心計,有城府,有耐心,他也冷酷無情,殘暴涼薄,當初為了助皇帝登基,年紀輕輕,手上就沾了無數人的鮮血,改朝換代之後,菜市口的地皮更是被血水染紅了一層又一層。
皇帝如今能穩坐龍椅,離不開三王爺的鼎力相助。
所以三王爺的封地也是眾皇戚之間最好最大的的,太和、長平這一帶都歸屬於他,土壤富饒肥沃,城鎮繁榮昌盛,與京城相比不分上下。
頂頂重要的是,三王爺的封地就臨近京城,幾乎與京城接壤。
這在史官看來簡直是大忌諱,王爺的封地挨著京城的邊,萬一哪天起兵造反,豈不是壞了大事。
然而皇帝不介意,隻是說挨得近些,能夠常常見到三弟,心裏熨貼。
這樣兄友弟恭,在皇家難得一見,臣子們也無話可說,其實也不敢說。皇帝仁慈,不會過多責怪他們,但萬一讓那個脾性不好的三王爺聽見了一言半語,恐怕他們就要吃苦頭,掉腦袋了。
這些朝政,尋常百姓是不關心的,他們關心的隻是自家的米缸滿不滿,兒子能不能娶妻生子。而還未及冠的蘇三對這些也不關心,他關心的是自己錢袋裏剛到手還沒捂熱的十幾個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