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一把火燒了附近的野草,清理出大片的空地。周倉又帶了人去捕魚,附近的一條小河流水潺潺,野生的小魚特別多,被他禍害了不少。
荀瀾仔細回想著自己看過的小破站鄉村美食視頻,指導著他們做了大鍋的土豆燉羊肉和土豆燉魚,就著小米飯吃將將好。
魚小無刺,與土豆燉在一起,多加點了點薑和酒祛除腥氣。開鍋撒鹽,燉好後多土豆綿軟,小魚鮮嫩。一口下去,滿口都是鮮香。
羊肉的膻味有點重,但也有不少人就愛這口羊肉味,在飯上蓋澆上一勺濃湯,扒拉一大口飯,咬一口肉和土豆,吃得很歡。
食物的香氣在空中肆無忌憚地飄散著,雖然為了下一輪耕種每個人隻分得了一點,但眾人對這種新糧食的熱愛絲毫不減,就著能多吃幾碗飯。
“此物名曰土豆。”受不了周倉一口一個“神物”叫著,荀瀾糾正道。
“土豆哪裏都可以種嗎?”周倉眼神熱切。
荀瀾記得後世北至內蒙古,南至雲貴川,都有種植:“土豆對土壤的需求不高,不用占用良田。”更何況這是經過係統挑選的改良後種子,對惡劣土壤的適應力更強。
但後世土豆和地瓜這類高產作物種植雖廣,北方的小米和麥子以及南方的水稻,主食的地位還是牢不可破。他想了想說:“當然不可因此廢了黍粟,土豆主要當備用糧,種在貧瘠的土地即可,不要占用良田。”
其實抵抗大旱、霜凍等自然災害的一種重要手段就是雜種。但此時因為官府征稅主要是黍粟,百姓也隻得多種黍粟,免得因交不起稅踉蹌入獄。
多了這麽一種作物,百姓可以零零散散地重在屋前院後,或者種在不產黍粟的沙壤土裏,多增加一點抵禦風險的能力。
“道長,這作物一年一種嗎?”
“春秋都可以種植。”荀瀾思索了下,回答道:“在這汝南郡,三月種,六月可收。之後八月種,十一月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