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唐種田指南

第113章

高長鬆不在的倆月高香蘭待人接物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要說原因,即為白酒引來了無數商賈。

都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在唐也是如此,高長鬆走前先緊著古格鎮上的行商、益州的大家等賣了白酒,按理說來,這範圍也不是很廣,但且不談想要獨霸經銷權的益州人,古格鎮上可還有來往的商販呢,這一傳十十傳百,找上門的不就多了?

古格鎮上的中大型商賈,都是絲路商人,有阿拉伯人、波斯人、粟特人等等,那這群人會賣什麽呢?龍腦、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琥珀、玳瑁以及些高級的手工藝品,都是他們常賣的。這些物什一部分是他們家鄉產的,另一部分則是絲綢之路上補充的。

古格鎮一個是地理位置比較好,陸路的、水路的都要在這兒停留,此外這兒也有不大不小的特產可供商隊補貨。

新興的是高長鬆家布坊的染布,那顏色著實不錯,至於老舊的產業則是烏斯藏這兒的一條龍——素酒。

誰叫烏斯藏是佛國呢,雖說佛家人不飲酒,但在西遊記中,哪怕是唐玄奘都有三次喝酒經曆,那喝得當然是素酒。

酒的葷素之分說來也逗趣,葷酒是糧食釀的酒,按這邏輯,糧食是用來養人的,用它釀酒是糟蹋糧食,素酒是水果釀的酒,勉強還能一喝。

素酒是酒,白酒也是酒,人家絲路商人買素酒,很難不注意到新產品,於是銷路一下子打開了,名聲一下子廣傳了,高香蘭要跟無數大胡子深目高鼻人打交道了。

她不至於把人當妖魔鬼怪看,但貿然跟這麽多沒接觸過的異域商賈聊天,那肯定是膽戰心驚的,時時刻刻擔心自己姿態不夠嚴肅,回答不夠得體,跟林妹妹的“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有的一拚。

但她本就算膽大心細的,錘煉這麽多時日,也是練出來了,粟特的商賈也能應對自如,這才有了讓高長鬆淚眼汪汪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