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我在八零當電工

第38章

新春假期結束, 已是正月初六。

各行各業,陸陸續續開始複工。

電動車已經組裝了大半,剩下一些精細的配件, 需要專門的儀器設備製作,葉秋瑩隻能交給機械廠製作。

老百姓年前該買的大件幾乎都買了, 年後正是複工攢錢的時候, 維修店生意也逐漸冷清下來。

相比之下,紡織店、服裝店卻是人滿為患。

去年穿紅衣出門,都能被唾沫星子淹死, 今年各家服裝店,已經推出不少顏色鮮豔的衣服。

春晚果然是引領潮流的開始, 再加上去年各種個體經營宣傳,今年各家服裝店不約而同卷了起來, 紛紛上架新款。

創新和服務,顯然也更加到位。

八九十年代, 正是服裝業興起的時候。

家電利潤高,但成本造價高, 也不像食品和衣服, 屬於尋常消耗品。家電買回去,可能兩三年都不會更換。

要不是她不會做衣服,都恨不得投資服裝業。

服裝業興起, 紡織廠、服裝廠自然也多了起來,辦廠要買機器,需要定製配件。

這就意味著, 機械廠旺季來了。

生產商需要購買機器, 當然得找大機械廠商。

這年頭,顯然國營工廠會成為首選。

豐源機械廠之前落魄麵臨破產, 各種生產指標很難完成,但經過一係列整頓,又下大資金引入新機器。

煥然一新的豐源機械廠,吸引招商的能力,不言而喻。

工廠忙碌起來,葉秋瑩每天處理的整機也逐漸變多。

這個時代簡易的編織車床,根本就無法與進口紡織機相比,編織程序、儀器精密程度,有著極大差距。

一台普通進口車床,價格甚至比後世還昂貴。

為了研究生產,有時候幾十萬上百萬下去,甚至驚不起一片水花。

技術無法引進,甚至有不少國家禁止購買其機器,杜絕技術交流,有時候連砸錢地方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