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我在八零當電工

第57章

正值七月, 酷暑難耐。

福星電器廠的招工告示,已經貼了出去。

青源鎮位置偏僻,工廠又建在郊區邊緣地帶, 知道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好在新業電子就建在旁邊,兩家相隔不過幾百米。

新業電子規模大多了, 開廠已經四五個月, 員工少說也有兩三百人。

他們甚至連人才市場都不用跑,招聘桌椅橫條剛擺出去,對門的員工瞧見隔壁工廠招工, 一傳十、十傳百。

福星電器廠初始隻招聘20人,很快招聘名額已滿。

沒能應聘上的人, 哭喪著臉隻恨來得太晚。

這年頭找工作不容易,沒能應聘上的鄉親, 心有不甘一連問了好幾遍,直到打聽清楚工廠後續還會招人, 才轉身離去。

一個個摩拳擦掌,先學點東西, 等招工那天大展身手。

1983年改革開放初期, 一切都還在轉換之中。

新經濟帶來不少衝擊,可舊年一係列事件,仍舊讓不少人彷徨不安, 膽怯不敢前行。

比起創業做買賣,打工在大多數人眼裏,仍舊是最為穩妥的掙錢途徑。

這年代大家都窮, 上不起學比比皆是, 沒有學曆、沒有介紹信,進不了國營企業, 民營小廠就是香餑餑。

要是能穩定下來,就能做一個九晚五,領著工薪的新時代工人。

能掙錢,一個家才有希望。

民營小廠不需要太高的資曆,但一個月50元的工資,也不是白拿的。

50元在這個時空不多不少,比不上國營工廠,但比起一般的民營小廠,已算是中上水平。

組裝配件不是什麽技術活,但偷雞摸狗、懶散偷懶的人,福星一個都不會留。

葉秋瑩和麗麗前後篩選一番,挑了幾個手腳麻利,沒有太多心眼的村民。

工廠的條件不算好,食堂宿舍還沒裝修完畢,吃住得自行解決,建廠初期還要幫著打雜、搬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