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裏人擂鼓講究的是聲勢壯闊、喜慶熱鬧, 經常搭配的拍檔隻有銅鑼。因此,比起其他樂器來,沒有旋律、音階等約束, 稍微提點幾句便可輕鬆上手。
但也僅僅是‘上手’而已。
真要敲出綿密、雄壯的鼓點,除了得掌握好節奏外,對擂鼓者左右臂膀的協調程度以及力量大小也有頗高要求。
一個字,練!
故此, ‘擂鼓’可真能稱得上是‘師父領進門、學藝在個人’。
這會兒秋收剛過,村中老人們得了閑, 沒事兒除了抽煙嘮嗑外,便是約三五好友敲鑼打鼓練練手。
村中青壯年忙完秋收還得做些其他活計來補貼家用,平日裏沒閑工夫學這些;少年人則是學兩下就被更新奇的玩意兒吸引,也堅持不長久。故此, 何似飛過來學習擂鼓,老人們俱十分開心。
他們本就喜歡活潑的少年, 加之何似飛還是上河村建村以來的第一位秀才老爺, 心中對何似飛便是又喜愛又敬佩, 教的自然更加盡力。
傍晚回家後, 還迫不及待跟自家婆娘孫子一頓炫耀:“瞧瞧,秀才老爺都跟我學擂鼓呢!”
餘明函也聽說了此事,他倒沒攔著,隻是說:“君子六藝, 擂鼓為‘樂’。不過,日後若是參加宴會, 還得學點被文人們追捧的清朗高雅之樂。”
畢竟, 在自己有絕對的話語權之前,還是得先隨波逐流, 不然就成了特立獨行的跳梁小醜。
何似飛笑著道:“學生曉得。隻是最近在書上聞‘北有一地,名為安塞,男女俱善鼓樂’,不禁想到咱們瑞林郡境內,倒是鮮少見人擂鼓,好不容易村中有大爺善鼓,便想學一學。”
餘明函心道:也就是少年人,才見著什麽新奇的都想沾一沾。
他道:“確實如此,北地不像南方,幹旱,山高且闊。鼓聲震撼又悠長,隔著老遠就能聽到,大家以此來代替喊話、傳遞信息,久而久之,便成了當地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