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農家子的科舉路

第122章

何似飛也是第一回知道, 原來秋闈的策問是分等級的。

第一場策問要求同院試一般,隻是題目問得稍微比院試深一點,且題目量比院試大, 算是初步加大難度;

第二場題目問得更深,同時還要求縱向對比各朝代,橫向對比各國家的具體情況,需言之有物;

第三場題目深度同第二場一般, 但問題隻局限於某一細微處,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學生在自己不了解的情況下胡亂搪塞一通的事情出現。

而何似飛在同‘知何兄’思辨時, 已經有了橫縱對比的思維水平,也就是第二場鄉試策問中所要求的考生素養。

自從他去年八月考完院試,至今年八月,這一年間, 用心做的最大的一件事便是將四書五經中的聖賢之道同現實實際相結合。此間他雖然沒有行萬裏路,去過那些知名的名山大川, 卻是真正的‘讀萬卷書’。且何似飛還不止於此, 他真正同各行各業各年齡段的人交流, 仔細了解過他們的生活情況, 甚至有時候還親身體驗他們的勞作。

這些都是何似飛的閱曆。

八日前,何似飛看到鄉試那麽多題目,雖然基本上每一道都會做,可心裏還是非常有壓力的。

畢竟他的目標可不單單是鄉試, 今年八月考鄉試,明年二月考會試, 四月殿試……期間雖說有六到八個月的時間, 可他還得從木滄縣趕往京城——隆冬臘月趕路去北地,若遇到大雪封路的情況, 少說也得兩個多月。

也就是說,何似飛考完鄉試後,基本上沒多少時間再同老師請教學問了。

因此,看到鄉試第一場那麽多考題,何似飛心中壓力一下就上來了。

可後來的第二場和第三場,顯然是一個‘找自信’的過程,何似飛漸漸覺得自己還是有資格參加會試的。

因為題目數量少,何似飛甚至頗有閑情逸致的將詩賦題寫了個(其一)(其二)(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