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整個城市已響徹蟬鳴。
臨川中學高一年級教師辦公室內,壁扇咿咿呀呀地擠壓著燥熱的空氣,左右的風都是熱的。
靠牆的一張辦公桌前,穿著校服的寧安然站得筆直,金燦燦的斜陽下,她白嫩的臉頰泛起一陣薄薄的緋色,好似蒙了一層白霧的水蜜桃。
在她對麵,年級主任張廣正興高采烈地說著,“這次國才杯,全省隻有3名選手進總決賽,其中兩個都在我們高一,一個是我們班的周司遠,另一個就是你。”
寧安然垂在腿側的手指微微曲起,張廣的話繼續灌進耳朵,“周司遠能進決賽不稀奇,倒是你,給了老師們一個大大的驚喜。”
說是驚喜,不如說是意外和不敢置信。
因為在臨川的優秀學生名單庫裏,壓根就沒有寧安然這號人物。
在尖子生如雲的臨川,要麽成績拔尖,要麽才藝出眾,再不濟也得長相過人或是有特殊之處才能讓脫穎而出。
至於寧安然這類,成績不上不下,表現中規中矩,又不是文體特長生,就隻能淹沒在幾千個學生裏,成為畢業後老師和同學都記不清的那號人。
因此,昨晚拿到決賽名單時,作為高一年級主任兼全校英語組組長的張廣一度認為她是高二、高三年段的學生,直到高一九班的英語老師來認領:“寧安然是我班的。”
高一今年十二個班,除了一、二班,其餘都是平行班。
九班在平行班裏隻能算中等水平,而英語老師是今年剛招進校的,就這麽一個平平無奇的組合,居然殺出一個進“國才杯”決賽的學生,著實讓全校英語老師跌破眼鏡。
至於另一名進決賽的學生——周司遠,套用張廣的話就是——他進決賽不稀奇。
不過,兩個學生都出自高一,一個還在平行班,倒讓張廣這個年級主任倍感榮耀。要知道臨川已經連續三年無緣“國才杯”決賽,而這一回,他們不但進決賽,還是倆,別說省內,放眼全國那也是獨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