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許諾過她的,絕對不會不告而別。◎
宋熙臨實在是不甘心, 意難平。
然而現實卻不容他否認,如今顧家刀的刀主,是哥哥顧晚風,不是他宋熙臨。
他沒有資格再拿起這把刀。
在內心掙紮許久, 宋熙臨最終還是認了命, 緩緩合上了刀鞘, 重新將其放回了刀架上。
司徒朝暮卻還是氣不過:“他雖然是你的哥哥,但你還是要尊重他一些的, 不要**亂碰他的東西。”
他是他,你是你。
宋熙臨不置可否,眼眸低垂, 視線一直不曾離開那把刀, 沉默許久後, 緩緩啟唇, 徐徐述之:
“這把刀名為震海,曾跟隨明朝大將戚繼光戚將軍在南部沿海一帶征戰多年, 屠殺倭寇無數,令敵軍聞風喪膽,又被無數名人猛將稱之為鬼見愁。”
“此刀形製為五尺雙手長刀,乃當今中華苗刀之前身, 誕生於戚家軍對抗倭兵器的改良需求,戚將軍也曾在《紀效新書》中寫:長刀, 自倭犯中國始有之。但這並不完全正確, 我國的雙手長刀並非源自於東瀛的倭刀。”
“自魏晉時起,中國便已經有了雙手長刀, 形製細長的唐儀刀就是其中之典範。東瀛的倭刀也是由盛唐時期的唐刀改良而來, 隻不過在往後的歲月交替中, 我國的雙手刀手藝逐漸失傳,到了明朝徹底絕跡,再無人知曉,所以戚將軍才會在《紀效新書》中記錄此言。”
“換言之,我國的雙手長刀是先以唐刀的形式傳至東瀛,再以倭刀的形式傳了回來,轉折點便是嘉靖年間的抗倭之戰。”
“抗倭初期,倭刀鋒利無比,威力巨大,明軍節節敗退,改良兵器迫在眉睫,戚將軍便征招天下鍛刀奇才改良倭刀,重塑失傳已久的雙手刀法,以抗倭寇。”
“其中有一刀匠名為嚴穀,身長八尺有餘,指如削蔥,麵如冠玉,翩翩君子的斯文模樣與整座軍營皆格格不入,包括戚將軍在內的所有人都不相信他是個會鍛刀的刀匠,隻覺得他是個來混吃混喝的騙子,也正因如此,嚴穀初入軍營時沒少遭人排擠、驅逐,然而在最終的實戰考核中,唯有嚴穀鍛出來的那把刀擊潰了倭刀,而持刀與將士對戰的人,也正是嚴穀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