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七零之漂亮泥瓦匠

第37章 大屋頂

接下來的日子, 忙碌而充實。

陶守信教授為秀峰山農場做的規劃圖就掛在場部會議室,向北將陶教授反複交代的兩件事牢牢記在心上。

第一,保護環境;

第二, 教育先行。

在那個缺衣少食的計劃經濟時代, 這兩點規劃理念顯得十分珍貴。

五月,秀峰山磷礦正式開采,源源不斷的磷礦被載重五噸的中卡運送到山下,再送往各地化肥廠。

一噸磷礦石的板車價為25元,還得按計劃供應。

原本無人問津的窮農場, 突然變成香餑餑,附近的化肥廠采購員隔三岔五上山來談合作。

磷礦農場麵向南北坡社員招工, 附近村民紛紛而來, 每個月二十六塊錢的工資收入,住得近、工作穩定、福利待遇好,哪個不想來?

隻是有一點, 農場規模越來越大, 現有的小學滿足不了需求。

以前的南北坡小學隻有一個破舊的土磚房、一個小小操場、三個在編教師, 附近村民的孩子、農場子弟都在這裏讀書。孩子們1-3年級一個班、4、5年級各一個班, 總共就三個班。

小學一共三位老師, 李敏麗老師教語文、趙英傑老師教數學、孫原老師教音樂、美術、體育。

小學條件艱苦, 出行不方便, 沒有公辦老師願意到這裏來, 這三位老師都是從農場知青選拔.出來的民辦教師, 除每個月十六塊錢知青補助之外, 由大隊部另外發給他們五塊錢民辦教師津貼。

陶南風來到南北坡小學做調研, 看到孩子們一雙雙渴望的眼神, 聽著大家的心願, 心中升起濃濃的責任感。

“我想一個年級一個班,老師還得分開教。”

“我想教室裝上玻璃,這樣冬天就不會太冷。”

“我想要有一個大大的黑板,還有好多好多的粉筆。”

“我想在不積雨的大操場跑步、跳遠、做操,舉行運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