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曉晴和唐晶晶微張著嘴、滿目震驚地仰頭朝天花板望去, 其他遊客的表情也如出一轍。
太震撼了。
左側的古銀杏樹齡高達6000餘年,樹高50多米,樹徑高達5米,需十幾人手拉手才能合圍, 樹冠占地麵積居然超過600平方(接近一畝)!
它於2001年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銀杏樹’。
而右側的這棵黃帝陵軒轅柏, 樹齡超過5000年, 是我國浩瀚的古柏林海中最著名的一棵。
它的樹幹筆直,伸展的枝條盤曲交錯, 蜿蜒而上,遒勁蒼翠,據說為黃帝親手栽種,曆經5000多年的風霜存活至今,被譽為‘世界柏樹之父’。
在這樣的參天巨樹麵前, 那些平日裏讓人驚歎的百年古樹便沒了優勢。
就像是曾曾曾曾祖父與孩童的區別,無論冠幅、直徑、樹高皆遠遠不及,根本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而那種獨屬於上古巨木的滄桑與巍峨,更是一般古樹所無法擁有的氣質。
是曆史的厚重與時代的變遷。
遊客們站在樹下,仿佛看到了時代的變遷與朝代更替。
人類的王朝接連覆滅, 曆史的長河在風雲變動中不斷前行,但這些古樹卻始終屹立不倒,宛如曆史的見證者,見證了華國從古到今的興衰。
意義非凡。
葉晗當初選擇這兩棵樹為代表, 便覺得它們最能代表華國的特點。
陶曉晴的目光沿著銀杏樹粗大的樹幹向上看去, 古銀杏的樹幹基部有一孔洞可容兩人通過, 就像是將一棵巨木從中間一分為二;濕潤的青苔爬滿底部, 灰褐色的樹皮和部分碳化的樹基彰示著它的滄桑與古老。
再往上看, 一層又一層的樹枝每隔幾米便往上堆疊,朝著四麵八方延伸,如不斷向上的雲梯般直插雲霄,直到與小山平齊。
站在樹下,隻能看到數層的樹枝交錯而上,伸展的幅度極大,根本看不到樹頂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