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格審視過往,並不覺自己具備洞察人心的能力。
她隻是碰巧有些微弱的好運氣,微不足道到剛好能夠掌控和林譽之的感情。
這段需要被丟進垃圾桶中絞碎的過期情緒,林格握著打開和關閉的鑰匙。
林譽之還是如此善解人意,他未必是刀子嘴豆腐心,卻唯獨待林格有一絲絲的真心。
就像今日清晨,在林格說出決定忘掉後,他自然而然接過的話,悄然無息地順應著她的心意,已經調整到“我們一直溫和共處”的狀態。
他一直如此。
年輕時的林譽之也是如此。
即使是林譽之剛剛住進林格家中的那段對峙時間,在被龍嬌趕走前,他仍舊給了林格一套漫畫。
一套托朋友帶來的、正版的漫畫。
對於林譽之而言,那大約隻是想和她緩和關係的隨手一份小禮物,但林格確信這些漫畫書讓她第一次有了切實的“互相扶持”概念。
林臣儒一直讓林格叫他“哥”。
對於同輩分、年長異性的禮貌稱謂。
不再隻是存在於少女和童年時代的幻想,哥哥。
G-e,g-e。
簡單的、重疊的音節,除卻爸爸、媽媽之外,這個世界上血緣最近的同胞。
在這兩個字最原本的釋義中,兄妹(姐弟)應當血肉相連,有著相像的基因和DNA,外貌,身材,性格,這些類似的特質從同樣的血脈中誕生,用臍帶接收過同樣的營養,被同一個子宮保護——
那是生物學上定義的血親哥哥。
林譽之不是。
他和林格的長相並無過多的相似,性格同樣天差地別。
林格對他本能的排斥不亞於生物的防亂,倫機製,在那個本該少女心萌動的年齡,林譽之的優秀外貌令林格刻意回避,回避他屬於異性的部分。
那疊漫畫書悄然打破了這層排斥。
它令林譽之向她所幻想的這個身份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