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喜歡本書的讀者一定要收藏本書。另外補充一下,這兩天的更新都在晚上,周日才開始上午、下午、晚上分別更新,並且保證每日在一萬字左右,隻多不少。
……………………………….…………………………
原來她真的是馮蘇女兒,想到她父親馮蘇,趙強看馮雲的眼神不免有些複雜,因為馮蘇這人實在是個很有意思的人。
馮蘇是山東人,不過他既不是靠降清得仕,也不是以軍功升職,而是在順治十二年考中進士後,始步入仕宦之途。先授庶吉士,再改授內翰林院國史院編修,充任日講官。此後,又曆外任多職,至康熙六年提升為禮部侍郎,九月調任吏部右侍郎,次年,授以顯職貴州巡撫。馮蘇在仕途上一帆風順,而且進展很快,與明朝並無政治關係,跟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也無絲毫瓜葛,他所得到的一切榮譽和地位,都是清朝給的。可就是這樣一個任誰見了都以為會是對清朝肝腦塗地,死心報效的一個人,卻做了一件讓誰也想不到的事。在吳三桂起兵到了貴陽後,第一個投靠吳三桂的並非是先前吳的部下,而是吳三桂以為會以死相抗的巡撫大人馮蘇。
馮蘇的歸降讓吳三桂大為驚訝,以為自己是做夢,確認是真的之後,大喜之下親出營門將馮蘇迎了進去,恍如當年曹操迎許攸一般,對之格外器重,仍命其出任貴州巡撫,主掌貴州一省軍政。與之相反的是大跌眼界的清廷,康熙得之這個消息後,連罵馮蘇忘恩負義,甚至連數典忘祖的話都說了出來,隻可惜馮蘇是漢人,不是他們滿人,這數典忘祖似也按不到他頭上。
馮蘇投了吳三桂後,起初幾年吳軍進展迅速,局麵一片大好,馮蘇也以為改朝換日,重換漢家江山指日可待。可是沒想到的是,其後局麵崩壞之快就如天上流星一般快捷。這一切隻因為吳三桂壯士暮年,已經老矣。當年吳三桂在雲南起兵時,才六十剛出頭,體也還強健,馬上功夫不減當年,射箭,飛舞大刀,亦見功底不凡。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吳三桂的年紀也是越來越大,進取之心也不如先前,初期取得的好局麵也漸漸消失。前線不斷傳來失敗消息,身邊也不斷有人背叛、逃亡、投降,馮蘇在貴州也幾乎每天都能聽到各種壞消息,這同幾年前捷報飛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