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第三日,羅刹人沒有出現,這讓青壯們緊繃的心弦鬆了一些,私下裏有人在猜測,是不是羅刹人不來了。初始還是兩三個人這麽想,漸漸的整個隊伍的人都在討論這個話題,操練結束休息的空當也都是圍繞這一話題展開討論。吳四他們幾個隊正也沒有免俗,隻是他們沒有當著手下的麵來說而已。對隊伍中的這種思想趙強沒有去幹涉,隻是一笑了之,畢竟讓大夥的心弦一直緊繃著也不是什麽好事,再者他也沒什麽政工潛質,思想工作也做不來。
不過說實在的,趙強還真希望俄軍別來,雖然這些青壯都有敢跟俄軍一戰的勇氣,但訓練和裝備的現實擺在那,戰力僅比烏合之眾強上一些,若俄軍真來了,死傷肯定難免。可若是俄軍不來,他們也就失去存在的意義,而且青壯們的血性隻能撐得一時,撐不了太長,時間一長,隻怕這些人被那十幾個俄軍激起的血性就會慢慢消失,最後重新成為膽小怕事的奴隸,這是趙強不願看到的。
之所以同意遏隆的提議組織這支隊伍,不僅僅是為了防止俄軍攻進鬆山堡,荼毒那些吳軍老弱,重要的是趙強想借與羅刹人的戰鬥將青壯們鍛煉成一支敢戰的隊伍,然後依靠他們來奪取鬆山堡,趕走那些老瓜賊,進而以他們為骨幹,將那幾百青壯也編練成軍,在關外舉起反清大旗!如果俄軍不來,那趙強的算盤就要落空,遏隆和都賴也不會再給他好臉色,很可能馬上就讓他們繼續幹活去,而不是如此優待他們,給趙強以利用的空間。
這不能不說是矛盾,既不想俄軍來,又盼著他們來,最後趙強索性也不想俄軍來不來的事了,反正這事也不是他意誌能夠決定的,如果他們不來,那就另外想辦法好了,總之是不能再繼續當奴隸了。讓吳四他們加緊對隊伍的操練後,趙強當了甩手掌櫃,進堡組織那些老弱婦孺找吃食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