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叫魏季,爺爺魏有光是關寧軍老人,曾隨祖大壽千裏馳援過京城,後又與祖大壽共守錦州,並戰死在那。魏季的父親單名一個德字,因魏有光不想兒子與自己一樣,也吃刀口上舔血的飯,便一心想讓他考取功名,走讀書致仕的路。可惜魏德生來就不是讀書的料,為其聘了幾個先生,都說此子不可教,無奈之下魏有光隻好也讓魏德從了軍。
後來魏有光戰死錦州,魏德便襲了他的百戶軍職,之後又隨時為遼東總兵的吳三桂進關討伐農民軍,南下一直打到雲南,累功升官至遊擊,並在昆明娶妻生下魏季。因在四川征剿張獻忠時受過箭傷,那箭上有毒,毒氣一時沒能拔盡,此後一直無法痊愈,時有複發,康熙七年的一個雷雨天,魏德因受不住舊疾,難以忍受之下便服了毒酒,給自己來了個痛快。
魏德死時,魏季隻有十三歲,父親死後,魏季和大多數關寧軍後人一樣,也子承父業入軍中。隻不過魏季和父親乃至爺爺都不同,身子骨實在太單薄,力氣也小得可憐,實在無法揮動兵器殺敵,更別提統領兵馬了。好在上官念在他父親功勞,也沒讓魏季從軍中滾蛋,而是安排他做了書吏一職,負責糧草統計和軍中公文傳遞。這職務倒也適合魏季,不用每日操練,也不用提著腦袋上陣殺敵,日子雖然過得一般,但卻勝在安穩太平,就這樣,魏季的書吏一直幹到兵敗,之後與眾多俘虜一起被押往了關外。
到了關外後,魏季險些被凍餓而死,咬牙撐了下來後又被送去修葺永陵,之後與趙強等人又到了鬆山堡,活得和大多數吳軍舊部一樣,沒有任何閃光點。魏季本以為自己這輩子就隻能如此過了,沒想到鬆山堡突然出了這麽大的事,讓他早已絕望的心一下子看到了希望。
趙強去征詢眾人意思時,魏季是第一批走到趙強身後的,魏季相信跟在強者後麵總不會錯,而且他相信趙強的為人,覺得跟著這樣一個漢子,就算是死了也好過再過窩囊日子。平日裏因他身子單薄,也沒少挨同屋的張大海欺負,現在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魏季自然選擇跟趙強走了,並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表現獲得趙強和其他人的認同,能夠小小的證明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