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惡奴

第七十一章 留辮不留頭

腦袋後麵的這條金錢鼠尾辮是該割去了,當各營集合完畢,聽到趙強下割辮命令後,漢軍士卒們對割辮沒有任何心理抗拒,因為在十年前,他們已經割過一次辮子了,現在這條辮子是兩年前剛剛長起來的。

當年吳三桂率三軍拜謁永曆帝陵誓師北伐,事先,他召集諸將說:“拜別已故君主,應當穿故君時的衣服見他。”指著自己的頭問諸將:“我先朝曾有此帽子嗎?”又指指自己身上的衣服問諸將:“我先朝曾有此衣服嗎?我這老臣將易服祭故君,你們自己考慮該不該易服。”

滿清自關外建國伊始,就確立一項政策,凡從明朝俘獲或投降過來的漢族百姓,漢官漢將都必須剃發易服,改穿滿族服飾。否則,就是不遵國體,對清朝不忠,視為大逆不道,罪不容誅。在明朝看來,凡已剃發易服的漢人,就是叛逆,視為敵人。吳三桂帶頭去滿裝,改穿漢服,重新蓄發,吳軍上下自然效仿,趙強自己也曾在北上的前幾天親手割掉過腦後那條辮子。

不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吳三桂改服之後,便到永曆帝陵前哭祭起來,並且聲嘶力竭,極盡哀色。趙強不否認吳三桂反清壯舉,但對於他的這一行為卻是非常不恥,要知道永曆帝是吳三桂擒獲,又是他親自下令秘密.處死,十餘年後他卻又拜倒在永曆陵前,痛哭流涕,他悲從何來?哭的又是哪門子?

與其說吳三桂哭永曆帝,倒不如說哭他自己更符合實際。為清朝奮鬥了大半生,換取了一頂王冠,獲得一方土地,希圖永鎮,世享福貴。誰想康熙一山不容二虎,執意要讓他一貧如洗的回到關外去,回到關外就意味著吳三桂將失去所得到的一切,了此殘生。而且,到那時,命運如何,誰又能敢保他及子孫平安無事呢?也許,在永曆帝陵前,吳三桂流露出的那行熱淚中包含了他自己的憤激、不平和悲歎、後悔的情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