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張義進來的那個漢人自始自終都將頭低著,走起路來的樣子也是十分小心,一進議事廳就自覺得往那一跪,口稱“好漢饒命”。
好漢饒命?台詞很熟悉嘛。
聽了這話,趙強有些好笑,心道這家夥難道將自己當山大王了不成。見那人好像見不得人似的把臉坑在那,趙強便想看看他的尊容如何。關外漢人不是沒有,但卻都是從關內發配過來的刑犯罪民,這廝卻能混在正紅旗駐防清軍裏,而且看他這身打扮,蠻像後世電影裏看到的紹興師爺,不禁對他的來曆有些興趣。
文化人,看上去又有些地位,不榨取一點剩餘價值出來那就可惜了。嗯,貌似聽說這文化人都怕死,一嚇就坦白。我就嚇嚇他吧,看看這廝能不能吐出點有用的東西來。如果肚子裏有貨,倒不妨為我所用。
眼下趙強手下嚴重缺少讀書識字之人,首義城的民政事務全押在那半吊子文人魏季身上,若是這人可用,趙強倒不在乎他給滿人幹過事。當年曹操求才,唯才是舉,現趙強也是求才若渴,以前的汙點倒不是太放在心中。若計較起來,隻怕這首義城中的吳軍士卒都不可用,誰當年沒偷雞盜狗,搶人錢財過。趙強自己當年在王屏藩帳下當侍衛時也和一幫人出去幹過綁票索財的勾當,隻不過綁票對象是有錢的大戶而已,但從道德角度出發,也是汙點。更重要的是,他們以前可都是滿清的軍隊,雖然實質統帥是平西王吳三桂,可那名義上的皇帝不還是康熙嘛。真要揪住人家以前的身份不放,未免也不求實際,用在自個身上就不對頭,再說這世上不是還有“反正”一詞嘛。
大節不虧,小節有失,不是問題;大節虧過,現在改正,也不是問題,曆代名臣不是也有很多是敵方陣營投降過來的嘛。滿清若不是有了範文程、洪承疇、孔有德等漢奸投靠,如何能對大明了如指掌,如何能從強盜集團一躍成為可爭奪天下的軍事集團。所以說,有才幹的人都是寶貝,不怕你有多貪,不怕你有多壞,隻要你能替我做些實際貢獻就可,至於將來是不是清算你們,那是將來的事。君不見洪承疇位史《清史》貳臣榜單裏位列第一位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