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物語:
別以為愛情就是兩個人變成一個人。愛情最強烈最美麗的時候,是因為對方能強烈地感覺到你與別人的不同個性,獨特的自我正是你吸引對方的最基本原因。
舒婷在《致橡樹》中詠歎:“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淩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比肩而立,各自以獨立的姿態深情相對的橡樹和木棉,熱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詩人的人格理念,也向我們揭示了愛情不是因為相互需要才在一起的。
然而,年輕的我們總是容易在愛情中沉迷,我們不懂愛情,卻偏偏以為我們深知愛情。於是,我們自以為是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所愛的人身上,因為相愛而去改變自己和對方,似乎戀愛中的人早已習慣了這樣的認識,甚至把這樣的改變理所當然地認為是愛或被愛的表現。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思慮,是否這樣問過自己:
我習慣了對他(她)忍讓,但是每個人都有一個底線,如果突破了那個底線,我無法再繼續忍讓的時候,我該怎麽辦?
我習慣了把他(她)當成自己的全部,習慣了守候他(她),而當他(她)離我而去的時候,麵對形單影隻的自己,心裏又該牽掛誰?
我總是飛蛾撲火般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他(她)是不是像我一樣渴望轟轟烈烈地愛一場,不管世界如何變遷?
我習慣了一個人描繪自己想象中的未來,而我想要的生活是否是他(她)所希望的呢?
那麽多的習慣,那麽多的自以為是,通常讓我們錯誤地給愛情下了定義,給愛情這個本來抽象和簡單的詞語賦予無窮無盡的內容、渴望、幻想……到最後,當現實與幻想背道而馳的時候,因為失望,我們就會迷惘到連我們自己也分辨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