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詔王皮羅閣溝通上劍南節度使王昱那一刻起,靈均老道口中的六詔歸一大業也就正式拉開了帷幕,卻也是他與委蛇多年前就做過推算,深知此事必有無盡血火戰事,牽累百姓,又是動搖一方氣運。也是詩中言語,俱是不錯,卻是“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真實不虛。
不過雖然如此,此事卻也是定數所在,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應在西南六詔,自然也是不錯。早遠年歲,烏蠻先祖不過是散居西南,頂多不過是部落首領,一眾蠻人,都是悠閑散漫的。隨著後來六詔壯大,脫穎而出,才將這混沌打破,形成了六方相互博弈的局麵。如今,六詔中的南詔已然在數位詔主經營之下,日益強盛,漸漸超過其餘五詔,卻是一方有心攻伐,一方又是抵抗,數年之內,必有兵禍,倒不是靈均老道挑唆之類。
而中原道門高手盡出,聯手隔絕了吐蕃和雲南之後,五詔詔主也曾幾番派人前去,卻是心思一日多變,又想以密宗對抗道門。隻是那密宗的諸多活佛,也都是知曉玄門法術的,自是曉得在這一甲子之內,兩方修士斷難有所往來,也是拒絕,卻是不曾將個中奧妙告知了五詔詔主。也是凡人跟一眾修士相比,多少還是有所欠缺,卻是諸位活佛算計著詔主們的供奉,自是不願意將實情相告,隻是搪塞,派了些世俗僧人,沒有修得神通法力的過去傳教,也是聊勝於無,效果一般。
南詔的興起,包括了曆任南詔王的仔細經營和努力,也有天數意思在於其中,遠遠不是五詔詔主所能阻擋的。眼見情況到得這般,他們也是一時無力,一方麵不敢放棄吐蕃那邊的密宗,一方麵又是不敢與南詔王撕破臉皮,情況倒是變得十分微妙。
而因為最近出了這樣的變故,靈均老道也就不再派遣徒弟下山傳道,而是一應留在山中,接待百姓,替他們解惑,道門的活動也是一時鬆懈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