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陰康渡千年上的劫數,靈均老道曾帶領望舒等人前來,當時有幾隻老狐狸領路,因著它們積年日久,多少會說幾句人言,望舒一時淘氣,逗弄著其中一隻,叫它著實吃了一番苦頭,卻是狐狸與人的喉舌不同,說話十分費力,老狐狸又是疼惜臉麵,強撐著與他溝通。
想不到眼前這位嬌柔纖弱的少年,竟然就是當日那隻死要麵子的老狐狸,經他點破,一時也是叫望舒頗為尷尬。如今可算是好了,這狐狸得了人形,想說什麽就說什麽,想說多久就說多久,倒是再不怕遇見當日望舒那般的頑童,不會因為言語之事,再受了有苦說不出的委屈。
不過這狐族青年提起此事,倒也不是為了追究望舒的不是,隻是時過境遷,一時有些感慨,調笑兩句,自己倒是沒有往心裏去。望舒自是連忙向人家道歉,又是暗自感慨,這風水輪流轉,因果報應卻是輪回不爽,當日玩笑之舉,隻怕今後他要在這青年麵前賣弄唇舌,就不是那麽容易了。
也是妖族這五百年上的劫數實在玄妙,一旦渡過,就能教其得了人形,一應舉動,都與人族無異,隻是舍不了原形本體,生命形態還是妖族本真。要說口吐人言,無論是鳳鸞手下那隻饒舌的鸚鵡也好,委蛇族中那隻長壽的蛤蟆也罷,都是能聽能說,靈智不輸常人,可是一旦開口,卻是連個稚子孩童都不如,很難說清一件事情。
不單言語天賦,就是外觀形象,渡過劫數的妖族,也是大有不同。十幾年前那老狐狸,遍體白毛,老態龍鍾,又是一條大尾巴拖在身後,頗有些窮酸腐儒的骨氣;如今這狐族青年卻是嬌俏可愛,雌雄莫辨,叫人看著就是心生愛憐,又哪裏有當日那般樣子。
那事發生之時,眾人都是在場,一聽這青年說起,也是個個笑得合不攏嘴,紛紛揶揄望舒,又是叫他鬧了個大紅臉。鳳鸞一邊笑著,一邊又是朝那狐族青年說道:“道友,你今日得了道行,化作人形,可有個道號稱呼,說與我們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