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有終結之時,人間亦有離散之日。
隨著百裏定山的娓娓道來,嬴牧基本上已經了解了這些年父親在軍中的事情和不容易,更是從另一個方向知曉了秦國的不容易。
義渠,犬戎,白狄等等,沒有任何一方勢力想讓秦國安寧。
魏國近些年來時時刻刻都想東渡洛水,楚國圖謀武關與商於之地久矣。
當今國君繼位之初,魏國更是共謀分秦,若不是諸侯之間的利益劃分時出現了矛盾,秦國或許已經被滅了。
即使如此,三晉依然沒有想過要放過秦國,想要將秦國除之而後快,那一戰,最危險的地方便是源於犬戎和義渠,若不是子車氏八百勇士奮勇殺敵和贏虔的及時趕到,秦國西部的防線早就被撕裂了。
近兩年,魏國再無滅秦之心,反而將目光看向了中原爭霸,這才讓秦國有了喘息之機。
前些時日,魏國大有進攻韓國的趨勢,原因無他,韓侯用申子變法,十萬新軍在新鄭熱火朝天地大練,大有成為中原一霸的趨勢,魏國這個自認為三晉之中的帶頭大哥,自然不願意這樣的事情發生,更不容許自己的小弟成長為自己的勁敵。
攻韓或許隻是時間問題了。
這也是為何當今秦國國君要攻滅犬戎的原因所在,秦國想要東出,必須要將身後的麻煩解決掉,充實秦國的國力,那時才能在中原那頭霸主疲軟之時,奪回河西之地。
嬴牧對於百裏定山所說的這些並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多年前的那一仗,當然,也僅僅知道勝了,勝得很艱難,便再無其他了。
百裏定山作為長輩,這些是他對嬴牧的講述,他希望眼前這個少年能夠更多的了解現在的秦國和未來的秦國,這是一種類似於傳承的傳教!
告訴嬴牧這些,也是讓他能夠知曉,謀一戰隻是小勝,謀國才是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