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牧過往的經曆,讓他不得不做出選擇和讓步,不管是老師對他的大考,還是他曾經遊曆秦國的經曆,這些都告訴他,戰爭不是最終的目的,國家強大才是。
當有一天他再次去到黑石村之時,他能夠跟族老講述如今不一樣的秦國,再也沒有七月流火這一說法,同時也不會有傷殘無所依。
也正是黑石村中見到的一切,讓他認為和圖魯嬋的結拜,或許是減少更多黑色村中族老最好的選擇,這筆買賣利大於弊。
二人的結拜並沒有那麽繁雜,而是在雙方都有長輩見證的情況下,喝了血酒,祭拜了天地,這件事就算完成了。
白休對於這樣的結果也同樣滿意,隻是大皋的心情反而不是最佳的,隻是拗不過這個侄子,圖魯嬋在犬戎的地位比他還要高,就連他的兄長大畢在行事之前都會詢問圖魯嬋的意見。
他們剛回犬丘之時,按大皋的意思,是打算和秦人血戰到底,決不投降,大畢當然也有同樣的想法,圖魯嬋則是根據秦國的國力,變法的成效,秦軍戰力等多方麵綜合講述,同時更是將秦軍此戰的戰略目的都全部分析出來,這才讓大畢和大皋出現猶豫。
在大畢看來,若是他們降了,就意味著他們將是案板上的魚,秦國則是那把菜刀,他們自然不願意,圖魯嬋同樣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若想保全犬戎人,那麽最好的方式便是按照白休的條件,犬戎王族全部遷往渭水平原,接受秦國的封賞,入秦為官。
犬戎所有的事務將由秦國管理,犬戎王族不再插手犬戎之事,按照秦法積累軍功,一同晉升。
當時圖魯嬋給大畢和大皋的選擇有兩個,其一,與秦國死戰,王族被滅,犬戎從隴西徹底消失。其二,入秦,保存犬戎百姓,王族入秦接受封賞,從此與秦國一榮俱榮。
至於盟友,圖魯嬋的想法很簡單,他們是屬於降族,在秦國必然會受到排擠和忌憚,秦國自然不會讓他們掌權,這樣又談何在秦國伸展,這也是圖魯嬋此次前來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