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的使團到來,無論他們的目的是什麽,大唐作為東道主,在接待的方麵,是不能讓人挑出毛病的。
鴻臚寺的寺卿在這點上做得還算可以,神仙居先安排一波,然後在鴻臚寺的安排下,住進了專門的驛館內。並且傳達了陛下的旨意,讓來賓們先在驛館內休息幾天,然後再召見。
畢竟不能說你來了我就得馬上見你,那我威威大唐的逼格不就沒了?
雖然有文官認為把外賓使團丟那裏不管有點失禮,但是現在李世民的威望正盛,文官們自然也不會在這種小事上和他對著幹。
沒看大唐最大的噴子魏征都沒就這點發表意見嗎?
驛館內,吐蕃這次除了正使祿東讚以外,副使是軍中挑選的最優秀,最強壯的多金·阿力骨
他除了保護祿東讚以外,還兼具了一項任務,就是通過挑戰大唐的名將,來壯聲勢,以此來讓大唐的皇帝同意公主外嫁。
畢竟在不打仗的情況下,用這種方式秀肌肉,是比較合適的。讓大唐知道吐蕃的勇士們可以輕易地擊敗大唐將領,這樣他們就不敢輕易的起刀兵。
這是武這方麵的謀劃。
而在文這方麵,祿東讚就足以勝任,他自幼學習大唐文化,自問對中原文化的了解和認知,不遜色於任何的唐人,甚至在某些急智方麵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從文,武兩方麵打擊唐朝的信心,提升吐蕃的國際地位。
然後再通過求娶公主,獲得大量的陪嫁品和知識工匠,提升吐蕃的國力,等過幾年之後,吐蕃就有了入主中原的實力,那時候,大唐的皇帝也要俯首稱臣。
既然現在皇帝還沒有召見,那麽就先從民間開始,祿東讚帶著使團的幾個人離開了驛館,走在長安的大街上,看著遠超吐蕃的繁華景象,更加渴望這次出使的成功。
他們不同於中原的打扮,並沒有引起長安百姓的關注,因為他們見過太多的各國人,完全沒有一點新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