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古代,即便是最底層的平民百姓,也一直是有良賤之分的。
而所謂的賤民,則出於封建社會的最底層。
他們通常是罪犯或者罪犯的從屬,和普通的良民不同,這些賤民沒有自己的土地,隻能從事佃農、奴隸這養的建業,而且也無法通過科舉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等級。
最可悲的是,這些賤民的子孫在出生之後也會自動變成賤民。
也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入了賤籍,家中世世代代便都是賤民,除非遇到大赦,根本不會有翻身的機會。
也正因如此,這種社會最底層的百姓,往往不會受到統治階層的重視,而這也是朱銘決定隻管朱元璋要賤民的原因之一。
果然,在聽到安南隻要賤民的消息之後,朱元璋的表情便立馬輕鬆了不少。
如果要舍棄二十萬良民,那朱元璋肯定是不願意的,但是換成賤民,朱元璋可就沒那麽心疼了。
畢竟,在大明的統治階層看來,那些賤民也就相當於大明這架馬車前進過程中需要消耗的草料,既然隻是草料,朱元璋當然就沒有吝惜的必要。
相反,用二十萬賤民換取能喂飽大明萬千百姓的高產糧食,朱元璋反倒覺得這是一筆相當劃算的買賣!
當然了,對於這二十萬賤民的用途,老朱還是有些好奇。
麵對老朱的詢問,陳顒則是用他老爹要在國度大興土木缺少幹活的奴隸這個理由隨便糊弄過去。
對此,朱元璋倒是沒有懷疑。
畢竟之前在俞顯的奏折裏,老朱已經見解感受到安南國度的豪華。
而且,考慮到安南還在交戰狀態,安南國主卻還要大興土木,朱元璋無疑覺得這個安南國主是個像隋煬帝那樣好大喜功的家夥。
原本,在得知安南國內有如此多先進的東西之後,老朱對於征服安南便沒了念想,可在聽到陳顒的描述後,老朱卻又升起了一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