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您忘了,您回島這一路上,可沒寫新章節呢。”
林易拍拍腦袋,沒否認。
便道:“成,這期周刊本王親自把關,多印些。”
又忙活半宿,第二日,林易和劉福來到鹽田。
八千萬斤食鹽,可不是小數目。
東邊這處鹽田,月產不到五十萬斤,年產才區區六百萬斤,連承諾的一成都沒達到。
要想擴產,隻有增加鹽田麵積,擴充人手。
待天氣轉熱後,將落下的產量追回來。
“王爺,雖說這的工人,大都是犯人,可做起事來也不含糊,有板有眼。
如果要擴大產出,老奴以為還是另辟鹽場的好。”
劉福建議。
他認為,犯人和普通工人不能混在一起,畢竟學壞容易學好難。
再說鹽田就這麽大,放再多的人,也添不了多少產出。
林易深以為然,於是便把主意,打到了四衛和官員衙役的家眷身上。
他們剛在南島落腳,還沒什麽活計。
鹽場的工作在眼下的大麒來說,不算累,月俸高福利還好,想必好些人搶著做。
南島的地形已經勘察出來,南港有大片的沙灘可以曬鹽。
東麵往南還有一大片沙灘,隻不過尚無人煙,隻要稍加利用,便又是個天然鹽場。
“劉老頭,東南的那塊無人沙灘盡快利用起來,南港那邊你直接讓汪順去安排,月俸比照北港。”
林易這是給汪順送人情呢。
“不管他是買還是搶,四月份本王就要看到成袋的食鹽,整齊的堆在清水港碼頭的倉庫裏。”
劉福什麽都沒說,帶著幾個小太監就忙去了。
一日,清水港碼頭倉庫,老劉頭愜意的躺在後院搖椅上,曬著太陽。
“您老曬太陽呢?”陳金海身邊的梅師爺,笑的滿麵春風。
“呦,您怎麽來了,有失遠迎,有失遠迎啊。”老劉頭蹭一下站了起來,拱手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