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聖明啊,近些日子陛下以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近日來各州府道的不良人均傳來了消息,百姓歌頌陛下聖明,天下才子亦是大為讚歎陛下.....。”
黃天化眉飛色舞,仿佛李長青的諸多功績,令他年輕了十八歲一般。
“隻是.....。”
黃天化話鋒一轉,慎重道,“陛下,您削減百姓稅收雖說是好事,但這已經觸及了許多士族的利益,他們在民間頗有微言,懷疑陛下要搞土改政策,這不是個好苗頭。”
土改政策,是天下士族以及朝臣們的猜測。
李長青此番廢除匠籍,並且減輕了民賦徭役,這對百姓來說是好事,對於士族乃至地方政府來說,就是天大的壞事。
大秦主要的稅收,來自於丁銀,裏甲,田賦,均瑤等為主,其中均瑤裏甲大多數都被地方政府征用,不需要上繳朝廷,為的就是籌集糧餉,以應不時之需。
但李長青知道,這收入大部分都被官員中飽私囊了。
不然山東方麵一遇凶年為何官府無糧無餉?
至於丁銀,則是所謂的人頭稅。
戶部有全國丁銀的統計數字,以及全國丁戶的總數,每三年統編一次全國人數,每年隨著丁銀上繳國庫時,戶部也會記錄戶口消長,新生者添入,死亡者開除。
直至李長青穿越前一年,戶部記載的丁銀數字是五千三百多萬。
可這些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
一個以農耕為主的國家,官員是吸血鬼,匠人是被剝削者,豪商雖生活富裕,但地位並不高,縱觀大秦,是農民支持起了整個國家。
可笑的是,官員紳衿利用優免特權隱漏人丁,奸猾之徒又托為客籍以為規避,窮苦百姓家中尚在繈褓之中的嬰兒都要計入人頭稅,一律要交稅,這無疑不是剝削。
長此以往,大秦怎能興盛?
“黃老,他們猜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