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明:我的萬界打工人

第一百零二章 小琉球

天子一道旨意,放在朝堂上,隻是薄薄的一張紙,落到實處,卻足以影響萬千人的生活。

朱由檢的詔書傳到兩淮各地後,當地原本動**的情況,立刻平息下來。

那些靠著漕運過日子的秀才和童生,本來就沒有造反的意思。

他們鬧事,隻是想要點好處。

現在朝廷出錢,雇他們教育漕工識字,他們也就安分下來。

至於兩淮百姓,倒是心情複雜。

漕賦雖然主要落在江南百姓頭上,但他們兩淮百姓,也不是完全就能置身事外。

實際上運河兩岸,多多少少都要負擔一些漕賦。

現在漕運被廢,他們雖然有損失,但也有收獲。

朝廷又下旨免了他們一年賦稅,於是百姓也偃旗息鼓。

至於從運河中獲取利益的鄉紳和官員,他們心中還是極為不滿。但沒有百姓和讀書人的幫襯,光憑他們自己,可沒辦法把事情鬧大。

兩淮的讀書人一邊南下,一邊議論著朝廷的政策。

一位秀才笑著說道:“陛下讓咱們去教育漕工,也算是大興教化,這些年朝中總說陛下重武輕文,我看這話就說錯了。”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朝廷出錢請他們講學,他們自然就說陛下的好話。

而且蕭何做事極其有章法,他知道,要是一開始就招募讀書人下南洋,肯去的人絕對不多。

所以在一開始的詔書裏麵,他壓根不提這事。隻是讓讀書人到杭州集合,在當地教化漕工。

等到了杭州,朝廷又會開出高薪,讓這些讀書人喜歡大手大腳花錢,同時荒廢學業,沒辦法參加崇禎四年的科舉。

到了這時,朝廷再給出後續的優待政策。到時,肯跟著移民下南洋的秀才,一定有不少。

蕭何雖然沒有聽說過溫水煮青蛙的故事,但玩起這套路來,卻一點不生疏。

秀才們一路南下,到了杭州時,發現此處已經設立了不少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