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幾位首領看完偽造信,心中一驚。
這金總督怎麽勸他們造反?
但李秀才這時,還沉浸在自己辯贏了魏藻德的喜悅之中。
他能考中秀才,就說明他小時候一定苦讀過四書五經。隻是後來實在考不中舉人,才無奈加入漕幫。
李秀才心中,一直對科舉和朝廷,有那麽一絲不滿。
“哼,我這麽才高八鬥之人,竟然得不到朝廷重用,這朝廷可真是瞎了眼了。”
現在他以為自己當眾辯倒了魏藻德,心中更是誌得意滿。
此時他看到金之俊的信,腦子一熱:“諸位,既然總督大人都這麽說了,咱們照辦就是。”
“依我看,這魏藻德不過是個草包,就是運氣好中了進士,才得以竄據高位。”
“咱們即便鬧出亂子,朝廷也一定是拿這魏藻德開刀,咱們不會有什麽危險。”
幾個首領聽到秀才都這麽說了,眼中一熱。
數年之前,江南就爆發過抗稅風潮,把皇帝派來收稅的太監和欽差,給當眾打死。
後來朝廷怕亂子鬧大,果然就草草了事。
前幾年朱由檢剛繼位時,隔壁蘇州還有文人寫五人墓碑記,來紀念此事。
漕工首領想到這個正麵案例,心中也動了起來。
“咱們鬧上一鬧,也好叫朝廷知道咱們的厲害,以後也就不會再打廢漕改海的主意了!”
但還是有老成之人,小聲勸道:“朝廷天兵無敵啊。當年倭寇鬧得那麽凶,就是戚大將軍在時,也就是把倭寇趕走。”
“可朝廷的大軍,連倭寇的老家都給端了,聽說連倭國女王都要搶回來,送給皇帝當妃子。”
“咱們手下的漕工,雖然多是青壯,但也沒經曆過戰場,不過是烏合之眾。”
“要是朝廷派來大軍彈壓,咱們可怎麽辦?”
李秀才哈哈一笑,開始紙上談兵。
“朝廷大軍遠在千裏之外,等他們過來,咱們早就成了氣候。東南是朝廷財稅重地,咱們手裏握著東南當籌碼,不愁皇帝不肯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