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從縣令到帝師

第十一章 請柳大人為我們做主

魏武剛回到驛館,就看見驛館門外停了五六頂綠呢軟轎,光轎夫就有二三十人蹲坐在門旁兩側。

“鍾賢,這是什麽情況,去問一下。”

魏武直接進了門,剛進院落,就聽到隔壁房間裏已經吵得快要翻天了。

魏武的隔壁住著從應天府跟來的隨行官員,跟隨魏武一起來到武陵就沒走。

鍾賢屁顛屁顛跑過來:“是周邊其他縣的縣令,欲聯名告秦朗私改戶籍一事。”

大魏沿襲前朝戶籍製度,把百姓分為貴良商奴賤五等,貴籍就是官吏,良籍是工和農,商籍是經商的商人,奴籍是為奴為仆,賤包括娼妓等。

逃難到武陵縣的難民大多數都是沒有土地,也沒有一技之長的奴籍或賤籍,一旦到了災年,這些人是最先挺不下去的。

可是現在不同了,有許多難民得知了武陵縣的三年勞工,三年考察政策,知道如果肯努力,就有機會成為武陵縣百姓,這可是脫籍的好機會呀。

要知道在大魏脫籍需要三代之久,傳承三代都不從事此業,方可脫籍。

如果這人原來就是奴仆,連續三代都不從事奴仆這個行業,不做奴仆,自然就脫籍了,但是說起來輕鬆做起來難。

因為很多行業限製奴籍或賤籍進入,社會其他行業的大門都封死了,除了繼續為奴作仆,根本就沒什麽別的能幹,所以想改變階層也是很難。

可是到了武陵縣這就簡單了,來的時候全是難民身份,不計較你是什麽戶籍。

然後招工用工一視同仁,隻問你能不能幹,不管你原來是幹什麽的。

其實用現代話來說,秦朗這種做法極大的解放了生產力,消除了社會階層的固化,打破天花板,能者上,庸者下。

於是武陵縣的各項事業都蒸蒸日上,不斷湧現出優秀人物,而這些出色的人原本的戶籍往往是奴籍或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