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開元年,八月,西京。
時下,長安城內的歌功頌德之聲不絕於耳,上至天子,下到黎民百姓,都在慶賀此番對敵的大獲全勝。
七月,吐蕃進犯隴右,唐天子下詔,命隴右防禦使薛訥率兵抵禦。
唐軍先是在武階與吐蕃兵交戰,殺獲大量的吐蕃軍後又乘勝追擊,接連斬殺數萬敵軍,並且繳獲戰馬牛羊數十萬頭,徹底收複了長城堡以西的大部分疆土。
大軍獲勝,守疆擴土,這等喜事必定要舉國同慶,有功之人也必然會得到天子的封賞,加官進爵的事當然不會少。
然而,兵伐之後,多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有功勞而且能活下來的人,家中當然要大擺延宴,慶祝高官厚祿的封賞,而功勳在身卻戰死疆場的人家就不會如此了。
此刻,豐安軍使王海賓的府門前,兩盞白燈籠高懸,燈籠紙上兩個黑色的“奠”字顯得尤為刺目,陣陣的悲泣聲也從府宅中傳出,路人聽聞多是心頭發緊。
此番一戰,豐安軍使王海賓戰功卓著,首戰便率領部眾殺敵一萬多人,因此也遭到其他人的妒忌,導致受困之時無人救援,戰死於隴右,戰功更是被人頂替。
雖然朝廷也給了撫恤,追任了官職,可這又有什麽用呢?王家的頂梁之人沒了,誰又會在乎王家的孤兒寡母呢?
況且,王家的哀痛尚不止如此。
王海賓戰死的當天,年幼的兒子突發高熱,昏迷不醒,雖有醫師診治卻也無效,待到王海濱的遺骸運抵府中時,高燒多日的兒子竟也有了氣絕之像。
王夫人左右難顧,悲痛欲絕,幾番昏死在靈堂前,醒來後又跌撞地去看兒子,更是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
在哭聲中,麵色灰白的男孩睜開雙眼,緩緩地轉動著眼珠,眼中盡是茫然之色,甚至還有一點驚慌。
死後的世界是什麽樣子,活人永遠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