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部分部隊則攜帶築城工具,在秦軍與趙軍交戰的外圍,在前線秦軍的掩護之下,集土成壘,用巨木夯實,快速修築一道壁壘,分明是想將趙軍困死在新修築的壁壘之內!
趙扶蘇看到兩隊秦軍的分工,感慨道:
“此前我的想象中,野戰築壘考慮的都是在自己軍隊營地四周構築,保護自身免受敵軍奇襲。想不到武安君在兩千三百年前就將築壘工事作為進攻的輔助手段,讓被圍敵軍突圍逃走更加困難。”
“趙軍長於胡服騎射,這壁壘一旦修築成功,趙軍出了營盤就將麵對秦軍壁壘,騎兵沒有了距離加持,衝鋒衝不起來,戰場也被圈死在一個狹小的地方,騎軍根本施展不開。”
趙扶蘇大概猜到武安君長平之戰的戰術安排。自己看史書的時候,總是覺得四十多萬包圍四十多萬,怎麽都不可能打成碾壓性的殲滅戰!
如今眼見為實。武安君采用的是壁壘包圍戰術。隻要能成功將趙軍圍困在壁壘之中,趙軍隻要進攻就變成了攻城戰。而騎兵攻城,短期內根本就別想攻下來。
攻城戰守城的一方,兵力隻需要進攻方十分之一,即可守住。剩餘的百分之九十部隊將可以集中起來,進行大兵團機動,引誘被困的趙軍出戰,在野戰運動中再實施圍殲戰。
“武安君充分利用了長平之地勢、丹水之險阻、秦軍修築壁壘的速度和質量、秦軍技戰術素養過硬、殺神出鞘鯨吞的運籌帷幄,上述缺一,長平之殲滅戰均不可能實現!”
趙扶蘇在軍事謀略上完全被武安君折服。
“此等良將,我必要爭取到手。若能得白起相助,統一天下,隻是時間問題。”
趙軍發現被圍,也不是吃素的,困獸猶鬥,進攻起來更加不要命。秦軍與趙軍短兵相接的肉搏戰鬥十分殘酷。白起下令秦軍不能後退半步,堅決把趙軍壓縮在其營寨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