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成功守住長平。”
趙扶蘇接到任務,一時不明所以。
“我這不是正在長平好好呆著?為何要我成功守住長平?”
趙扶蘇腦子轉了一圈,聯想到馬上要出征邯鄲,立馬明白了:
“這是提醒我長平新軍征發之後,領地空虛。曆史上大秦圍攻邯鄲,最終以失敗收場,被五國聯軍殺得丟盔棄甲,喪失了三十餘萬大軍。邯鄲之戰和長平之戰兩戰累計的戰損人數超過了趙國。”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古代行軍打仗,最後看的就是糧食供給。隻要糧道斷了,大軍不戰自潰。趙扶蘇開始計算起長平領這斷時間的收獲和節餘。
經過一年半修生養息,長平領粟米收了六季,麵條果收了十八個月,長平領地的糧食不僅完全實現自給自足,還節餘出一億斤糧食。隨著麵包果樹的栽種麵積擴大,麵包果的收獲量將越來越大。
但是麵包果樹的生長需要時間,數年內長平領的糧食除了滿足一百四十五萬人口的剛需之外,能結餘的糧食數量有限得很。一億斤糧食看數字很多,提供給五十萬大軍做軍糧,也隻夠吃四十天的。
有總比沒有好,此時趙國都城邯鄲城內已斷糧,圍困邯鄲的秦軍也好不到哪去,大戰連連,大秦帝國國內的糧食節餘也不多。
範雎在白起屢次推脫不肯到邯鄲秦軍領軍的情況下,推薦親信鄭安平為將,率領五萬援軍,攜帶大量糧草輜重前往支援王齕,企圖增強攻勢,一舉拿下趙都邯鄲,摘了這顆大大的功勞果實。
趙扶蘇到不急在一刻。需在前線秦軍潰敗,鄭安平戰敗被圍投降趙國之後,此時方能顯示自己力挽狂瀾之勢。而且趁著這段時間,還能多屯點糧草,完善長平領地的防禦。
既然《全球帝國圖》發布了成功守住長平的任務,那麽防禦長平領地就擺在了第一的位置上。邯鄲之戰就算戰敗了對自己影響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