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愣。
自己可是君!
那些臣子不過是一群兒子罷了!
還有這種說法?
“有的時候是要把一些學生開除的。”
“有的時候卻要想辦法讓別人幫一把這個學生,或者是陛下親自的幫幫學生。”
“那些好學生憑什麽要幫差學生呢?這其中就要有人情和獎勵啦。”
秦昊笑嗬嗬的說出道理。
朱元璋的悟性,本就不低。
聞言。
便立馬低下頭陷入了沉思。
秦昊見狀,便沒有繼續說了。
因為他知道這就像是填鴨式的教學。
朱元璋之前沒有想清楚這個道理,也沒有接觸過這樣的理念。
現在他一味的灌輸太多,最後有可能是左耳聽右耳冒。
反而是留下一定的思考時間,這才是最好的。
這就是先生在教完學生之後。
他給學生留作業,而不是繼續的講課。
秦昊不敢把自己當成朱元璋的老師。
他這一番話也是大多說給朱棣聽,然後再順便勸解朱元璋。
雖然他知道朱棣未來不會成為君王,但是朱棣可是做了一個轟動的事情。
在朱棣的有生之年,還是憑借著自己的本事成為了君王。
現在秦昊到了這裏了,他不知道曆史的車輪是否還會如同之前一樣。
但是他必須要給朱棣灌輸這些概念。
萬一朱棣最後仍然坐在了皇位之上,那這些概念可以讓官員少受不少罪。
這也可以讓朱棣的治理江山的時候輕鬆不少。
這會造成一舉三贏的結果。
那些官員會感覺非常的舒心,也會賣力的在做事情。
大明的江山會被治理的越來越好,這是每個君王都期待的事情。
而百姓也會感覺幸福,這是所有人都願意見到的現象。
哪怕那時秦昊已經不在這裏了,但他依然願意見到華夏的子民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