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仁不僅在外做生意手腳幹淨,他還是個知恩圖報的人。
年少時交不起書費,是村裏每家每戶,一塊兩塊的湊出來給他補齊。
他賺到錢之後,第一件事便是幫助村裏申請了資金修路,還貼了不少錢。
後來他事業越來越好,回饋村子的也越來越多。
每年秋收春收,他都介紹很多商人來收購農產品,村裏網絡不通暢,也是他托了關係,讓鎮上的官方處理,包括用電用水,他都安排的妥妥當當。
村長說的確實沒錯,趙家村幾十戶,都受過趙立仁的照顧。
現在他們當然不會怪罪趙立仁一分。
隻齊心打算一致對外,堅決不能讓人將他們趙家村欺負了去。
村長又問,事情如何解決。
趙生軍將玄墨的法子說了下。
村長思慮一番,與根叔幾位老長輩商量後,“遷墳可不是件小事,尤其還是幾百年的老祖墳,放在從前,都得提前一個月準備,還要走很多禮節流程,不過眼下,特事特辦,咱家的老祖墳都被人謔謔成那樣了,得早點給老祖宗們安個新家,不能讓他們在九泉之下還要受風吹雨打。”
“明兒個我跟你根叔就召集所有青壯年,開始準備,爭取三日內給辦妥,至於尋風水寶地的事,就交給……那位大師吧。”
村長看了眼玄墨,頓了一頓。
主要是玄墨看起來真的太年輕了。
村裏人對玄術都比較迷信,這方麵的事,他們接受起來比城裏人快。
不過幾十年來,見過的師傅都是年紀偏大,最年輕的都三十多快四十歲,突然帶回來一個二十出頭的大師,讓人很難一下信服。
但人是趙立仁和趙生軍帶回來的,還說他算出了祖墳的事,秉著對二人的信任,也暫時沒對玄墨有什麽意見。
商量好後,眾人準備散會,回去休息養好精神,要幹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