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馬超離開之後,解縣的城防就隻剩縣尉率領的數百郡兵。
徐晃氣勢洶洶地向解縣進軍時,行蹤是隱瞞不了的。
所以除了這些郡兵之外,以柳氏為首的解縣鹽商、豪強,也在徐晃抵達之前,紛紛派出部曲,參與了防禦。
隻是他們沒想到城中內應如此迅猛,短短片刻就奪了南門。
而徐晃的先鋒軍精於夜戰,那些倉促聚集的豪強部曲,往往都是以宗族為單位各自為戰,一一被徐晃擊潰。
守在城牆上的縣尉戰死。
當徐晃攻打到縣衙時,縣令也懸梁自盡。
等到了天明,整個解縣都已經落入了徐晃之手。
他命昨夜留守在城外的大部入城,由鄭庚率領,查抄縣庫和柳氏、範氏等鹽商豪強的財產、糧食;張貼安民告示,向貧民派糧,並對落網的豪強家族進行公審。
這一套流程,他們已經進行了十來遍,早就純熟無比。
而徐晃自己沒有片刻停留,除了昨夜戰死的先鋒軍戰士,他把受傷的那些先鋒軍也留在城中休養,然後自己帶著剩下的二千人。
與郭至一起出城,繼續掃**分布在整個解池範圍內的塢堡和鹽倉。
一路上,不斷有鹽工互助會的骨幹,帶著飽受欺淩的鹽戶、徒附和奴工加入隊伍。
他們第一次發現,自己的人數居然比那些鹽商的部曲,多了數十倍。
可是為何以前一直隻能受這些豪強和鹽商壓榨呢?
這個問題暫時想不明白,但並不耽擱他們在先鋒軍攻破塢堡後,跟著留下的先鋒軍骨幹進行公審,將那些豪強和鹽商的罪行一樁樁地控訴出來。
然後帶著快意的心情,看著先鋒軍們為自己“主持公道”。
有些被宣布獲得了自由的奴工,一邊流著激動的淚水,一邊拿出水桶、木鏟等製鹽工具,堆在一起,想要一把火將這些讓自己受苦的東西全燒掉。